产品
  • 产品
搜索

亿目思科技

不惧关税挑战,亿目思针对国内科研客户提供首单总价50%特别补贴

详细内容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1. 目的及适用范围
以DNA的半保留复制机理为基础,利用温度控制DNA的变性与复性,通过添加引物,DNA聚合酶,dNTP等完成特定基因的体外复制,已被广泛用于特定基因的体外扩增,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技术之一。
2. 主要仪器
PCR仪,掌型离心机
3. 试剂
DNA聚合酶、dNTP混合物、10×聚合酶Buffer、去离子水
4. 操作步骤
4.1在无菌的0.2mL离心管中按下列顺序加入试剂:

反应物用量
10×聚合酶Buffer5μL
dNTP混合物各200nM
上游引物10-100pM
下游引物10-100pM
模板DNA0.1-2μg
DNA聚合酶2.5U
总体积(μL)加水至50μL
4.2 将混合物振荡混匀,于掌型离心机上轻微离心。
4.3 将反应管置于基因扩增仪模块中,按以下顺序开始扩增:
4.3.1 热变性 94 ℃ 5min
4.3.2 变性 94 ℃ 1min
4.3.3 退火 温度及时间根据具体实验设定
4.3.4 延伸 温度及时间根据具体实验设定
4.3.5 步骤4.3.2至步骤4.3.4循环进行,共29个循环
4.3.6 延伸 72 ℃ 10min
4.3.7 冷却 4℃
5. 问题向导
5.1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时间
一般为48h以内,有些最好于当日电泳检测,大于48h后带型不规则甚至消失而出现假阴性,不出现扩增条带。
5.2 PCR反应的关键环节有模板核酸的制备、引物的质量与特异性、酶的质量及PCR循环条件。寻找原因亦应针对上述环节进行分析研究。
模板:模板核酸的量与纯化程度,是PCR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之一,模板DNA中含有杂质蛋白或聚合酶抑制物如酚,乙醇等都会影响PCR反应效率。
引物:引物是PCR特异性反应的关键,PCR 产物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互补的程度。引物质量、引物的浓度、两条引物的浓度是否对称,是影响PCR效率的主要因素。引物应高浓度小量分装保存。反应体系中每条引物的浓度控制在10~100pmol范围内,以最低引物量产生所需要的结果为好,引物浓度偏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扩增,且可增加引物之间形成二聚体的机会。
DNA聚合酶:DNA聚合酶浓度过高可引起非特异性扩增,浓度过低则合成产物量减少。
5.3 PCR循环条件:PCR反应条件为温度、时间和循环次数。温度与时间的设置: 基于PCR原理三步骤而设置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温度点。在标准反应中采用三温度点法,双链DNA在90~95℃变性,再迅速冷却至40~60℃,引物退火并结合到靶序列上,然后快速升温至70~75℃,在Taq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使引物链沿模板延伸。
5.3.1 变性温度与时间:变性温度低,解链不完全是导致PCR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93℃~94℃足以使模板DNA变性,若低于93℃则需延长时间,但温度不能过高,因为高温环境对酶的活性有影响。此步骤若不能使靶基因模板完全变性,就会导致PCR失败。
5.3.2退火温度与时间:退火温度是影响PCR特异性的较重要因素。变性后温度快速冷却至40℃~60℃,可使引物和模板发生结合。由于模板DNA 比引物复杂得多,引物和模板之间的碰撞结合机会远远高于模板互补链之间的碰撞。退火温度与时间,取决于引物的长度、碱基组成及其浓度,还有靶基序列的长度。对于20个核苷酸,G C含量约50%的引物,55℃为选择最适退火温度的起点较为理想。引物的复性温度可通过以下公式帮助选择合适的温度:
Tm值(解链温度)=4(G C)+2(A T)、复性温度=Tm值-(5~10℃)
在Tm值允许范围内, 选择较高的复性温度可大大减少引物和模板间的非特异性结合, 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复性时间一般为30~60sec,足以使引物与模板之间完全结合。
5.3.3延伸温度与时间:Taq DNA聚合酶的生物学活性:70~80℃ 150核苷酸/S/酶分子、70℃ 60核苷酸/S/酶分子、55℃ 24核苷酸/S/酶分子、高于90℃时, DNA合成几乎不能进行。PCR反应的延伸温度一般选择在70~75℃之间,常用温度为72℃,过高的延伸温度不利于引物和模板的结合。PCR延伸反应的时间,可根据待扩增片段的长度而定,一般1Kb以内的DNA片段,延伸时间1min是足够 的。3~4kb的靶序列需3~4min;扩增10Kb需延伸至15min。延伸进间过长会导致非特异性扩增带的出现。对低浓度模板的扩增,延伸时间要稍长些。
5.4 其它影响因素:
5.4.1 反应体积的改变:通常进行PCR扩增采用的体积为20μL、30μL、50μL。或100μL,应用多 大体积进行PCR扩增,是根据科研和临床检测不同目的而设定,在做小体积如20μL 后,再做大体积时,一定要摸索条件,否则容易失败。
5.4.2 物理原因:变性对PCR扩增来说相当重要,如变性温度低,变性时间短,极有可能出现假阴性;退火温度过低,可致非特异性扩增而降低特异性扩增效率;退火温度过高影响引物与模板的结合而降低PCR扩增效率。有时还有必要用标准的温度计,检测一下扩增仪或水溶锅内的变性、退火和延伸温度,这也是PCR失败的原因之一。
5.4.3 靶序列变异:如靶序列发生突变或缺失,影响引物与模板特异性结合,或因靶序列某 段缺失使引物与模板失去互补序列,其PCR扩增是不会成功的。
5.5 假阳性的原因:
5.5.1 引物设计不合适:选择的扩增序列与非目的扩增序列有同源性,因而在进行PCR扩增时,扩增出的PCR产物为非目的性的序列。靶序列太短或引物太短,容易出现假阳性。需重新设计引物。
5.5.2 靶序列或扩增产物的交叉污染:这种污染有两种原因:一是整个基因组或大片段的交叉污染,导致假阳性。这种假阳性可用以下方法解决:操作时应小心轻柔,防止将靶序列吸入加样枪内或溅出离心管外。除酶及不能耐高温的物质外,所有试剂或器材均应高压消毒。所用离心管及样进枪头等均应一次性使用。必要时,在加标本前,反应管和试剂用紫外线照射,以破坏存在的核酸。二是空气中的小片段核酸污染,这些小片段比靶序列短,但有一定的同源性。可互相拼接,与引物互补后,可扩增出PCR产物,而导致假阳性的产生,可用巢式PCR方法来减轻或消除。
5.6 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带:
PCR扩增后出现的条带与预计的大小不一致,或大或小,或者同时出现特异性扩增带与非特异性扩增带。非特异性条带的出现,其原因:①引物与靶序列不完全互补、或引物聚合形成二聚体。②Mg2 离子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及PCR循环次数过多有关。③酶的质和量,往往一些来源的酶易出现非特异条带,酶量过多有时也会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其对策有:必要时重新设计引物。减低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降低引物量,适当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数。适当提高退火温度或采用二温度点法(93℃变性,65℃左右退火与延伸)。PCR扩增有时出现涂抹带或片状带或地毯样带。其原因往往由于酶量过多或酶的质量差,dNTP浓度过高,Mg2 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循环次数过多引起。其对策有:减少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减少dNTP的浓度,适当降低Mg2 浓度,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数。

  • 电话直呼

    • 400-166-5060
    • 销售 :
    • 技术支持 :
    • 售后 :
  • 微信扫一扫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CLOUD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