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及适用范围
该SOP用来规范利用PEI为转染试剂进行转染的操作。
2、主要仪器
细胞培养箱、细胞培养皿、微量移液器
3、试剂及配制方法
3.1 PEI (2μg/μL):采用生理盐水配成2μg/μL,60℃烘箱助溶,完全溶解并冷却后,调pH至7.0(不可回调),0.22μm微孔滤器过滤,分装于1.5mL离心管,储存与4℃备用。
3.2生理盐水:0.9g NaCl溶于100mL纯水中,灭菌后微孔滤器过滤分装于1.5mL离心管,储存于4℃备用。
4、操作步骤
4.1 细胞铺于细胞培养皿中,培养过夜;
4.2 在转染前1-2h,将细胞培养皿中换成预热的培养基;
4.3 将要转染的质粒和转染试剂PEI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室温处理5min。质粒和转染试剂的质量比为1:6;一般质粒和PEI稀释后的每管体积为50μL,如转染的质粒量多,则可对应适当增加生理盐水的量;
4.4 将处理好的两者混匀,室温放置15-30 min;
4.5 将处理好的样品轻轻且均匀滴加到细胞中;
4.6 转染后6-8 h换液;
4.7 根据实验需要,在转染后的特定时间收集样品,进行分析。
5、注意事项
5.1 细胞如何健康而茁壮成长
转染前细胞最好经过1~2次传代,以保证细胞生长旺盛,容易转染。注意,贴壁细胞生长到几乎汇片时就要赶快进行下一次传代,千万不要使细胞保持融合超过24h,一旦长满了,转染效率便会降低。
大多数已建立的细胞系都是非整倍体,细胞培养在实验室中保存数月和数年后会经历突变,总染色体重组或基因调控变化等而演化,这会导致和转染相关的细胞行为的变化。如果随时间发生这种变化,融化复苏一管新鲜的细胞可能会恢复原先的转染活性。比如,新鲜融化的NIH 3T3细胞比传代8次的细胞表现出更高的转染效率(复苏细胞的进一步传代不会马上降低转染效率)。因此,如果观察到转染效率降低,可以试着转染新鲜培养的细胞以恢复最佳结果。
5.2 恰到好处的铺板密度
转染时的细胞密度对转染效率影响非常显著。不同的转染试剂,要求转染时的最适细胞密度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种试剂,也会因不同的细胞类型或应用而异。转染时过高或者过低的细胞密度会导致转染效率降低,乃至表达水平偏低。因此如果选用新的细胞系或者新的转染试剂,最好能够进行优化实验并为以后的实验建立一个稳定方法,包括适当的接种量和培养时间等等。一般转染时贴壁细胞密度为40%-80%,但这个需要参考所选转染试剂的说明书——阳离子脂质体具有微量的细胞毒性而往往需要更高的铺板密度或者更多的悬浮细胞数,有的要求细胞90%汇片;而有些多胺或者非脂质体的配方则要求在40%-80%之间,总之是尽量在细胞最适的生理状态下转染,以求最佳的转染效果。
不同的实验目的也会影响转染时的铺板密度,比如研究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等表达周期长的基因,就需要较低的铺板密度,所以需要选择能够在较低铺板密度下进行转染的试剂。需要特别注意。
5.3 温暖舒适的培养基
健康的细胞培养是一切成功转染的基础。不同的细胞类型有不同的特性,需要特定的培养基、血清、补充添加剂等等。